離心泵和軸流泵有什么不同以及它的調節方式怎么樣
點擊:980 日期:2021-12-17
選擇字號:小 中 大
離心泵的工作原理一般由電動機帶動,在啟動泵前,泵體及吸入管路內充滿液體。當葉輪高速旋轉時,葉輪帶動葉片間的液體一道旋轉,由于離心力的作用,液體從葉輪中心被甩向葉輪外緣(流速可增大至15~25m/s),動能也隨之增加。當液體進入泵殼后,由于蝸殼形泵殼中的流道逐漸擴大,液體流速逐漸降低,一部分動能轉變為靜壓能,于是液體以較高的壓強沿排出口流出。 與此同時,葉輪中心處由于液體被甩出而形成一定的真空,而液面處的壓強Pa比葉輪中心處要高,因此,吸入管路的液體在壓差作用下進入泵內。葉輪不停旋轉,液體也連續不斷的被吸入和壓出。由于離心泵之所以能夠輸送液體,主要靠離心力的作用,故稱為離心泵。
軸流泵的工作原理軸流泵與離心泵的工作原理不同,它主要是利用葉輪的高速旋轉所產生的推力提水。軸流泵葉片旋轉時對水所產生的升力,可把水從下方推到上方。軸流泵的葉片一般浸沒在被吸水源的水池中。由于葉輪高速旋轉,在葉片產生的升力作用下,連續不斷的將水向上推壓,使水沿出水管流出。葉輪不斷的旋轉,水也就被連續壓送到高處。軸流泵的工作是以空氣動力學中的升力理論為基礎的。當葉輪高速旋轉時,泵體中的液體質點就會受到來自葉輪的軸向升力的作用,使水流沿軸向方向流動。軸流泵外型很像一根水管,泵殼直徑與吸水口直徑差不多。
離心泵的工況點是水泵和管道系統能量供求上發生變化,工況點就會相應變化。工況點的改變由兩方面引起:一.管道系統特性曲線改變,如閥門節流;二.水泵本身的特性曲線改變,如變頻調速、切削葉輪、水泵串聯或并聯。
一、閥門節流
改變離心泵流量的直接方法就是調節泵出口閥門的開度,額定轉速不變,本質是改變管路特性曲線的位置來改變泵的工況點。例如水泵特性曲線Q-H與管路特性曲線Q-∑h的交點A為閥門全開時水泵的極限工況點。關小閥門時,管道局部阻力增加,水泵工況點向左移至B點,相應流量減少
二、變頻調速
工況點偏離區是水泵需要調速的基本條件。當水泵的轉速改變時,閥門開度保持不變,管路系統特性不變,而供水能力和揚程特性隨之改變。如圖2所示,A為水泵平衡工況點(也稱工作點),對應效率ηa。欲減小流量,可將轉速降低,此時工況點為B,對應效率ηb,水泵仍處于區內。變頻調速也有局限性,除了投資較大、維護成本較高外,當水泵變速過大時會造成效率下降,超出泵比例定律范圍,不可能無限制調速。
三、切削葉輪
切削定律認為如果葉輪的切削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內,切削前后水泵相應的效率視為不變。切削葉輪是改變水泵性能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辦法,變徑調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水泵類型、規格的局限性擴大了水泵的使用范圍。
四、水泵串聯和并聯
水泵串聯運行時,必須注意后一臺泵是否能夠承受升壓。啟動前每臺泵的出口閥都要關閉,然后順序開啟泵和閥門向外供水。
評論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