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泵故障應該如何維修
點擊:1537 日期:2019-07-19
選擇字號:小 中 大
清水泵是電機與水泵連成整體,電動機轉子的支點軸承又是水泵軸承,呈剛性動力傳遞使水泵葉輪旋轉工作減壓閥。水泵葉輪與渦流殼之間只有0.10-0.22毫米間隙,雜物砂粒極易卡死葉輪,使電機轉子無法旋轉而發生故障。從修理水泵故障分析因葉輪卡死損壞電機率占八成以上。當關上電源開關時如發現電機不轉,應及時關掉電源,電機工作時是以電感產生旋轉磁場,短時間內電機不會損壞。可以用螺絲刀取下電機后蓋,用手左右旋轉風扇葉直至靈活裝回后蓋再通電。
葉輪及大口環的修理
水泵使用一定時期后應升井解體檢修 (中修期為 6 個月,大修期 12 個月) ,葉輪和大口環是易損件,應按期檢修、定期更換。葉輪和大口環主要損壞形式為磨損,引起配合間隙的變化,當間隙超過一定值時,水泵效能急劇下降,同時伴有較大的振動、噪聲,此時必須進行修理。這種損壞所間隔的時間一般與水泵的運行時間成正比,一般可采用計劃性預防檢修方式。
一般來說,泵以位于中間部位的葉輪最易磨損 ( 首級葉輪材料為合金鑄鋼,其他葉輪為鑄鐵制作 ) ,且大口環磨損較重,葉輪入口外徑磨損較輕,此時,可將葉輪入口外經在車床上稍加切削,或用砂布打磨光滑,然后根據修理后的葉輪入口外徑,更換新口環,達到原有的配合要求。為提高維修效率,在修理過程中對相配合的口環與葉輪做出標記,以防混淆而增大維修量。
當葉輪入口外徑磨損較大時,可用堆焊、電鍍及噴焊修理方法修復,堆焊時,應選用同質焊條堆焊,堆焊后一定要注意對焊區的保溫防止白口組織的出現,然后在車床上車削或磨床上磨削達到規定尺寸。當葉輪入口處外徑嚴重磨損或斷裂時,此時已失去修復價值,更換新件即可。
檢修過程中,除注意外部磨損外,還應注意葉輪內部堵塞情況。由于礦井水中會有很多雜質,如小木塊、樹皮、小煤塊等。常常卡在葉輪的流道內,影響水泵流量和效率,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第一、二級葉輪,必須加以清除。在修理過程中需要保證的幾個間隙為大小口環間隙為0.4~0.5 mm,水輪出口外經和導翼入口內經的配合間隙為0.8~1.2 mm,平衡盤尾套外經和串水套內經的間隙為 0.8~1.0 mm。
清水泵的故障維修泵軸彎曲校直的常用方法
(1) 用手動螺桿校正器校直將軸放在平臺上,由 2 個 V型鐵支撐,讓彎曲部分的凸面朝上,使螺桿正好頂住,然后旋轉手柄使螺桿頭部緊壓泵軸。校正器可以沿著軸彎曲的方向移動,重復校正幾次,直到完全校直 (并有一定的反向彎曲量) 為止。
(2)用捻榜敲打校直這個方法是用捻棒敲打軸的彎曲凹面,使軸的表面延伸而校直。在校直時,將軸的凹面朝上,并在最大彎曲的凸面頂點作為支撐點,嚴格支持住,兩端用卡子向下加壓,然后用 1~2 kg 重的錘子敲打捻棒,使軸的凹面材料表面受敲打而延伸。先自最低凹面中央進行敲打,逐漸移向兩側,并沿圓周 1/ 3 的弧面上進行,但越往中央敲打密度應越大。敲打時注意不要損傷軸的表面。
(3) 加熱校直泵軸在彎度較大的凸面處,局部進行加熱,溫度控制在 600 ℃ 以下,然后找平軸的兩端支點,并在下邊放置承托墊,保持線水平度,再在彎曲最大(凸面) 處加壓力,溫度應緩慢上升,不可過快。加熱面積與壓力大小,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。承托墊板比要求達到校直位置低一些,一般 1~ 4 mm,此數值與軸材料種類、加熱溫度、壓力大小及施力快慢等有關。泵軸校直達到要求后,對軸加熱部位應用石棉保溫數h 再冷卻。校直后應進行退火,使軸緩慢
旋轉。加熱到 350 ℃左右,保溫 1 h 以上,而后用石棉物包住加熱處,軸旋轉冷卻到 70 ℃ 左右再在空氣中自然冷卻。
評論信息